日韩av五月天00_亚洲中文字幕夜夜爱_亚洲a∨无码天堂在线观看_中文老熟妇乱子伦在线视频

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
您當前所在位置:駐馬店廣視網>三農> 正文

分 享 至 手 機

南陽重耕——踐行習近平經濟思想調研記

時間:2021-09-01 09:06:16|來源: 經濟日報|點擊量:22629

2014年5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,把河南糧食、小麥抓在手里,全國糧食豐收就有了基礎。2019年3月,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,不斷提高農業(yè)質量效益和競爭力,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(yè)相統(tǒng)一。

作為“中州糧倉”,河南南陽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,自覺地以“扛穩(wěn)糧食安全這個重任”為己任。新農人正挑上“金扁擔”,現代農業(yè)在落地生根。重耕南陽,在蛻變,在煥新。

南陽,城寬野平,丹水泱泱,曾是諸葛亮躬耕之地,重耕之道由來已久,自古譽為“中州糧倉”。

進入新時代,南陽重耕與時俱進,“中州糧倉”倉廩更實,顏值更靚。今年8月,河南省南陽市農業(yè)農村局發(fā)布信息,南陽夏糧再獲豐收,呈現面積、單產、總產“三增”,其中夏糧總產86.32億斤,同比增加2.06%。由此,南陽糧食生產自2004年以來獲得連續(xù)豐收,糧食總產量占全國1%、夏糧小麥產量占全國3%,穩(wěn)居全國糧食年產量超百億斤的21個地級市之列,是河南省把牢“天下糧倉”的大戶。

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河南糧食生產作出重要指示:河南作為農業(yè)大省,農業(yè)特別是糧食生產對全國影響舉足輕重。要發(fā)揮好糧食生產這個優(yōu)勢,立足打造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(qū),推動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,穩(wěn)步提升糧食產能,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有新擔當新作為。

為承擔起糧倉之責,南陽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,自覺地以糧食安全為己任,堅持重耕重糧。南陽人深知,作為國家糧食戰(zhàn)略工程河南糧食生產核心區(qū)的主產區(qū),必須堅守耕地“紅線”不動搖,堅守生態(tài)“綠線”不含糊,堅守糧食底線不懈怠,堅守產業(yè)強糧基線不放松,做到穩(wěn)政策、穩(wěn)面積、穩(wěn)產量、穩(wěn)增收。

從“一粒好種”到科技特派員,解碼“藏糧于技”

南陽地處河南西南,三面環(huán)山,西鄰關陜,東達江淮,南通荊湖。這樣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,使其歷史上就以儲物集糧為長。不過,種糧歷史雖久,但過去種糧效果并不理想,重要原因在于種子退化、技術陳舊。“種子關不過,糧食很難有新突破。”南陽市農業(yè)農村局總農藝師王林勝說得很直白。

進入新時代,南陽市提升糧食生產水平的第一關,就是強化科學種田,過好種子關。

今年5月,在方城縣大方種業(yè)科技有限公司小麥育種基地,記者見到一位與種子“較勁”的老人——南陽市農科院退休教授李中恒。李中恒與小麥打了一輩子交道,退休后被大方種業(yè)聘為專業(yè)指導。穿行在一大片小麥育種地里,他不時停下腳步告訴記者,左手邊是雜交育種圃,右手邊是試驗圃,地里有150個小麥品種。

李中恒說,小麥育種很難,從種植評比算起,經過生產試驗、品種審定,再到大面積推廣,至少需要4年時間,耗時很長。“我們自主研發(fā)的方裕麥66號,畝產能達到1200斤左右,去年推廣種植后,很受農戶喜愛。”從4年前受聘,李中恒已幫助公司培育出1個小麥品種,正在生產試驗另外2個品種。

育種的辛苦與焦慮,大方種業(yè)公司總經理鄭方向感觸很深。在種子行業(yè)深耕20余年,從當初小麥畝產四五百斤,到現在五六百公斤,鄭方向深知一粒好種子的價值。他從銷售種子起家,越來越意識到靠買賣別人品種的企業(yè)缺乏生命力。他逐漸走上種子研發(fā)、繁育、營銷于一體的種業(yè)經營之路。幾年前,他辟出50畝土地交給李中恒專事種子培育。如今,大方種業(yè)每年銷售種子逾1000萬斤。

鼓勵種業(yè)公司化、市場化發(fā)展,政府負責把好審核關,南陽市小麥育種業(yè)得到更多科研單位的關注與加盟,產學研融合越來越暢通無阻。南陽市各個區(qū)縣都有專門的種子繁育場、試驗田,無論當地繁育還是外地引進的合格種子,必須先在育種基地試種。試種合格后,再由當地農技部門、種子公司擇優(yōu)推薦,這樣既全面提升了種子質量,也堵住了假冒偽劣種子通道。

現在,南陽市小麥種子基地占比2.8萬畝,擁有大型種子企業(yè)18家。南陽小麥品質與產量逐年攀升,畝產普遍八九百斤,超過1000斤的也越來越多。2020年南陽市糧食產量繼續(xù)穩(wěn)中有升,達到143億斤,優(yōu)質中強筋小麥達到80%以上,徹底改寫了低端品種、低端價格舊貌。

種子是農業(yè)的芯片。“要下決心把民族種業(yè)搞上去,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(yōu)良品種,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。”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,激勵著南陽人對種業(yè)發(fā)展“高看一眼,遠謀一步”。

小麥是全球唯一沒有實現雜交種大面積應用的主要糧食作物。5月26日,在鄧州國家雜交小麥項目產業(yè)化基地試驗田里,記者見到了國家重點研發(fā)計劃雜交小麥項目首席科學家、北京雜交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昌平。這位來自北京的雜交小麥專家,每年收獲季差不多就在黃淮一帶麥地里來回蹲點。

趙昌平告訴記者,上世紀90年代,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小麥中心等研究團隊在國際上率先發(fā)現小麥光溫敏雄性不育現象和種質,歷經近30年攻關,創(chuàng)制出一批增產20%以上的強優(yōu)勢雜交小麥新組合,率先創(chuàng)立了具有完全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“中國二系雜交小麥技術體系”。

良種孕育非朝夕之功。為進一步推動雜交小麥育種創(chuàng)新和產業(yè)化關鍵核心技術研發(fā),研究團隊需要在更大范圍試驗培育。此時,鄧州市在南水北調京豫合作中得知這一情況。2017年,鄧州市政府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開始聯手建設國家雜交小麥項目(鄧州)產業(yè)化基地。3年來,產業(yè)化基地新品種創(chuàng)制全面加速,二系雜交小麥“京麥系列”不僅在國內適宜麥區(qū)示范應用,而且開始走出國門。

試驗田里,幾位女工正在給每一株小麥人工授粉。微風吹過,顏色深淺不一的試驗麥地掀起繽紛麥浪。趙昌平說,如果新一代強優(yōu)勢雜交小麥能在“十四五”期間推廣100萬畝,僅按每畝增產20%計算,我們碗里的糧食又將增加一點分量。

鄧州市對種業(yè)的深謀遠慮由此可見。鄧州是全國超級產糧大縣、河南省糧食核心主產區(qū),全年糧食總產超過28億斤。這個產量能不能繼續(xù)攀高,突破現有糧食格局,鄧州市在努力破題。副市長劉新明說,向種子要效益,從源頭上突破,這是鄧州找到的答案。他認為,雜交小麥育種基地完全成熟后,不僅鄧州種業(yè)將跨上新臺階,也將為我國打贏種業(yè)翻身仗貢獻鄧州力量。

對好種子的專注,透射的是南陽人對科技支撐的堅持。方城縣券橋鎮(zhèn)農業(yè)技術推廣區(qū)域站站長王建軍55歲,一輩子鉆研小麥玉米,村里的種植戶都認識他。券橋鎮(zhèn)王臺村種植大戶常桂付說,自己原本承包了200畝地,產量總上不去,一度想放棄。兩年前認識了王建軍,經他指導種植新品種,改進種植方法,施有機肥,一畝地成本少了30元,產量提升10%。今年,常桂付將租地面積擴大到400畝。

類似的種植戶,王建軍還指導過很多。王建軍說,現在種植技術不斷變化,比如原來播種是撒播,密度大,通風采光不好,病蟲害概率大?,F在機器播種,行間距固定,通風采光好,病蟲害減少,播種時同步走肥。原來治蟲是小麥有了病才治,現在提前防控,“這些技術,得農技員去教才行,不然‘良種+良法’就落不了地”。

方城縣農業(yè)農村局局長閆付軍告訴記者,為了讓農技推廣更接地氣,方城縣成立了9個鄉(xiāng)鎮(zhèn)農技推廣區(qū)域站,區(qū)域站農技人員“包人到戶”,1名技術員至少對接1個新型農民主體,覆蓋指導4個至5個村。這些“科技特派員”與種植大戶的關系都是“零距離”,誰地里出現情況,一個電話人就到了。

現在,南陽普遍建立起“縣級專家+區(qū)域站技術員+試驗示范基地+科技示范戶”的縣鄉(xiāng)村三級農技推廣服務模式。南陽市政府副秘書長王書延說,科學種田、藏糧于技,既是南陽市努力的方向,也成為南陽市的一大特點。這些年南陽先后推廣了14個小麥品種,優(yōu)良品種覆蓋率達90%以上,“南陽糧食年年豐收,技術進步功莫大焉”。

從“田長制”到高標準農田,堅守“藏糧于地”

打好糧,需要好地。南陽人悟得很透。

在鎮(zhèn)平縣楊營鎮(zhèn)李家營村金瑞農業(yè)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,場地上除了一溜整裝待發(fā)的收割機,還有兩個龐大的自走式卷盤噴灌機,顯示出合作社實力不凡。45歲的合作社負責人劉陽2012年才回到村里“扎扎實實當農民”。不過,他可不是小打小鬧,而是租地搞規(guī)?;洜I。幾年下來,他流轉了2100多畝地,今年還準備繼續(xù)擴大。

劉陽種地規(guī)模不斷擴大,得益于鎮(zhèn)平縣連片土地越來越多,整地施肥很方便,“要不然哪敢投錢租地”。劉陽所說的“連片土地”,就是南陽市鼓勵引導的土地適度規(guī)模經營?,F在,南陽市各縣都建立了土地糾紛仲裁大廳,196個鄉(xiāng)鎮(zhèn)都建立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。鎮(zhèn)平縣副縣長梁獻普說,有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,像劉陽這樣的種植大戶就能放心連片租地,不僅效益好,還有利于保護耕地。

保護耕地,南陽市目標清晰。2014年,習近平總書記在開封市考察高標準糧田綜合開發(fā)示范區(qū)時指出,“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,命脈在水利,出路在科技,動力在政策,這些關鍵點要一個一個抓落實、抓到位,努力在高基點上實現糧食生產新突破”。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,讓同處中原大地的南陽人倍感振奮,下決心要把土地根本抓緊抓實。

耕地數量是南陽“抓根本”的首頁。2014年至今,南陽市糧食播種面積一直保持在1900萬畝以上,成為打贏糧食豐收戰(zhàn)的“基本盤”。但南陽清楚,隨著工業(yè)化、城鎮(zhèn)化發(fā)展,耕地保護壓力會越來越大。數據顯示,南陽市耕地保有量、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分別為1330萬畝、1079萬畝,耕地保護形勢嚴峻。南陽市自然資源和規(guī)劃局局長王放堅定地說:“必須采取‘長牙齒’的硬措施,堅決守住底線。”

耕地保護“田長制”就是這樣的硬措施。在南陽,幾乎各村地頭都立著醒目的“田長制”公示牌。鎮(zhèn)平縣楊營鎮(zhèn)鎮(zhèn)長王國華說,每個“田長”都要對自己轄區(qū)的耕地負總責,誰在耕地上非法“動土”后果嚴重,因為除了自然資源和規(guī)劃局在耕地和山體上安裝的“天眼”監(jiān)察,還有“田長”和“網格員”動態(tài)監(jiān)管,現在全鎮(zhèn)每一片耕地都有人看、有人管、有人護。

王國華說,按照“屬地管理,分級負責,全面覆蓋,職責到人”管理原則,他是三級總田長,他上面分別有市縣一級、二級“總田長”,下面還有各村“兩委”成員為四級田長、村民小組長為巡田員的“田管”隊伍。與“田長制”配套的,還有從市延伸到村小組的“網格員”隊伍,南陽市自然資源系統(tǒng)5000多名工作人員全部下沉到縣鄉(xiāng)村任網格員。

南陽是全國較早推行“田長制”的地區(qū),四級“田長”組織網絡體系已經建立。由市長擔任一級田長、縣區(qū)二級田長126名、三級田長857名、四級田長6331名,加上10000多名“網格員”組成的“田管”隊伍,形成了“天在看、人在轉”的人防加技防格局。“田長到位,從機制上先長出‘牙齒’,有利于保住糧食生產基本盤。”王書延說。

占補平衡是耕地保護的又一張“關鍵牌”。“不解決占多補少、占優(yōu)補劣、占水補旱難題,就談不上藏糧于地。”南陽市自然資源和規(guī)劃局三級調研員溫云凌介紹,凡是依規(guī)占用農田后的補充耕地,一律實行耕地數量、糧食產能和水田面積3類指標核銷方式落實占補平衡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南陽市共批準建設占用耕地面積4.9574萬畝,全部做到了占一補一、占優(yōu)補優(yōu)、占水田補水田。

規(guī)整的田塊,寬敞的機耕道,綠油油的苗圃在細雨中青翠欲滴。如果沒人介紹,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溝壑縱橫的荒坡地。鎮(zhèn)平縣遮山鎮(zhèn)鎮(zhèn)長周毅力告訴記者,夏莊村的這塊荒地由政府投資開發(fā),整理后增加耕地面積139公頃,目前交給周邊農戶種植,作為后備耕地使用,既確保了糧食生產,又保障了村民利益。在南陽,這樣的耕地后備資源還有83萬畝。

保護耕地,必須數量與質量同步。“要一手抓數量,一手抓質量,兩手同時抓才行。”時任宛城區(qū)委書記劉中青說。在宛城區(qū)漢冢鄉(xiāng)萬莊村,家庭農場主高新洋的經歷印證了這一說法。2010年,一直在外跑運輸的高新洋準備回村種地,當時他擔心耕地難侍候,累不說,澆水也成問題,所以第一年只流轉了200畝地,收益不理想。

2013年,萬莊村并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,打井、通電、修路、安裝變壓器,全村5000畝耕地煥然一新。高新洋來勁了,加大投入購買農機,逐步流轉土地1200畝,還托管經營4200畝地。“種高標準農田,產量高,底氣足,也敢投入了。”高新洋說。

高標準農田高在哪兒?在宛城區(qū)高廟鎮(zhèn)謝營村,目之所及一馬平川,飽滿的麥穗像金色的地毯伸向遠方,平坦的機耕道把大片麥地整齊分割,澆灌設備等距離鋪設在麥壟上。謝營村黨支部書記田書原說,村里5000多畝耕地,全部納入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。“過去澆地得下水泵、拖水管,田頭土渠還容易跑冒滴漏,苦不堪言。”如今,泥巴渠變成光面渠,地下管網相連,水卡輕輕一刷,地里的噴灌設施就開始作業(yè)。“省事還省錢,大水漫灌變成了精準滴灌,原來一畝地水費得60元,如今只用15元左右。”

宛城區(qū)農業(yè)農村局局長周江濤說,近年來,宛城區(qū)改變以往分散投入方式,自2011年已投入資金近7億元,全區(qū)69.7萬畝耕地,建成高標準農田56萬畝,基本實現田網、渠網、路網、林網、電網“五網”配套。在南陽,全市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780.5萬畝,高效節(jié)水面積257萬畝。“到2025年,這一數字將變成1000萬畝。”南陽市農業(yè)農村局局長王宛楠信心十足。

高標準帶來高產,也改變了農業(yè)種植格局。淅川縣地處南水北調源頭地區(qū),生態(tài)保護任務繁重。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(wèi)說,這些年淅川農業(yè)的一個重要任務,就是要探索出一條綠色農業(yè)、生態(tài)農業(yè)的路。

在淅川縣九重鎮(zhèn)唐王橋村,記者見到一望無際的金銀花。“這是村民的致富花!”唐王橋村原村黨支部書記高敬森回憶,早前村民都是粗放式種地,大量使用化肥農藥,地力嚴重透支,還造成面源污染。2012年開始,唐王橋村集中流轉土地進行整治,調整種植結構,全村3000多畝耕地全部種植金銀花,開啟生態(tài)農業(yè)模式,全部施用有機肥,面源污染降到最低,唐王橋村也成了當地有名的富裕村。

堅決有力的耕地保護措施,使南陽市種植業(yè)結構更加合理,糧食生產持續(xù)保持良好態(tài)勢。2015年以來,糧食種植面積由1918.95萬畝增加到2020年1952.81萬畝,總產量由140.1億斤增加到2020年143.94億斤;品質更優(yōu),2020年優(yōu)質中強筋小麥達到80%以上,訂單面積245萬畝,有機小麥20萬畝。

從“現代麥客”到龍頭企業(yè),發(fā)力“怎樣種地”

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,習近平總書記講了一個“金扁擔”的故事。當年,農民們談起在吃飽吃好的基礎上,境界更高的愿望時說,將來上山干活就挑著金扁擔。“這個‘金扁擔’,我就理解為農業(yè)現代化。”習近平總書記說。

現在,南陽市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挑上“金扁擔”,越來越多的農民正在努力挑上“金扁擔”。

33歲的江丹是新野縣城郊鄉(xiāng)利農農機合作社的領頭人。“當現代‘麥客’可有年頭了。”江丹一張嘴,就顯出一個“農業(yè)大佬”的自信。記者見到他時,他正與機手們一起侍弄收割機。今年氣溫稍低,雨水也多,6月初才開鐮,為避免本地與外地收割期碰頭,今年他對機器準備得更充分。

“可以說,我是城郊鄉(xiāng)農機收割第一人。”2004年,16歲的江丹瞅準政策機會,購買了全鄉(xiāng)第一臺收割機,“機器全款6萬元,國家補貼1.8萬元,自己只掏了4萬多元。”回憶駕駛“鐵牛”滿地跑的第一個收割季,江丹仍然喜不自勝:當時真是供不應求,從早忙到晚,機器幾乎沒有停過。“購車的錢第一年就回了本。”江丹感觸很深。

一人打頭,眾人跟隨??吹睫r機能掙錢,第二年、第三年,城郊鄉(xiāng)田間地頭的農機越來越多。江丹又瞄準時機,成立利農農機合作社,吸引周邊種植戶紛紛加入,有的帶機入社,有的帶地入社,有的帶錢入社,唯恐晚了沒有機會?,F在,利農農機合作社成員已達206人,擁有農機126臺,機手們除了收割季從南到北做“麥客”,還流轉、托管經營土地8000多畝。

從城郊鄉(xiāng)發(fā)力,新野縣各鄉(xiāng)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到兩臺農機,新野縣因此成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。農機快速普及給新野縣帶來的明顯變化就是種地質量效益提高了。時任新野縣委書記燕峰說,新野縣適宜種糧食的面積并不大,但糧食產量不低,是典型的“面積小縣、產糧大縣”。2020年,新野縣不到90萬畝小麥地,打下8億多斤糧,平均畝產接近900斤,“這其實反映了農業(yè)機械化的魅力”。

農機快速駛進鄉(xiāng)村田野,政策引導功不可沒。一臺國產農機幾萬、十幾萬元起步,進口農機動輒幾十上百萬元,對一般農戶來說壓力不小。南陽市農機技術中心副主任李奇介紹,南陽市鼓勵農機發(fā)展主要靠“兩條”,一是農機購置補貼,鼓勵買;一是農機培訓,引導用。

李奇說,每年除了縣區(qū)農機中心組織的培訓,在小麥、玉米、紅薯、花生等種收季,還有專門培訓。記者來到利農合作社的前幾天,這里剛剛舉辦了一次小麥收割培訓。10年來,南陽市農機購置補貼金額累計超15億元,補貼各類農機具14萬臺套。如今,南陽市大中型農機裝備保有量達到7.1萬臺,農機專業(yè)合作社總量超過1000家,在河南省處于領先位置,“這是我們搞現代農業(yè)的底氣”。

對于這一底氣,鄧州市首邑農業(yè)發(fā)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沈興新有更深的理解。沈興新早些年從電子領域轉場農業(yè),養(yǎng)過牛,租過地,后來全身心搞農機服務。他搞農機服務,不是低速慢跑,而是起步就“高大上”,一流的農業(yè)裝備,不搞低水平“瓜菜代”。

道理很明白。“種地看似簡單其實不簡單,種子埋深埋淺收獲不一樣,先進裝備能把科學種植與耕地直接合二為一。”沈興新舉例,以前播種主要靠經驗,普通農機只能“毛估估”。好的農機有導航定位,從耕作深度、播種距離、收割高矮,到烘干隔離、粉碎包裝全都精準設計,按照流程下來就是精準化、精細化、品質化,首邑公司服務的耕地產量能提高10%至20%。“有了先進裝備才有先進農業(yè),才有現代農業(yè),也才能解決怎樣種地。”沈興新快人快語。

秉承先進裝備理念,買最好的機器,提供最省心的服務,首邑農業(yè)在許多方面高人一籌。2015年至今,公司通過自籌、獎補等陸續(xù)投入近1億元購買400多臺先進農機,實現從整地、播種、施肥、收割、烘干等一條龍服務。去年,首邑農業(yè)服務面積達到20萬畝,今年訂單爆發(fā)式增長,業(yè)務范圍擴展到陜西、湖北、安徽和山東等地。

裝備農業(yè)推動規(guī)模化經營快速覆蓋田野,小農戶會不會遭遇擠壓或者“逼退”?新野縣城郊鄉(xiāng)關場村江永清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外出務工,8畝承包地一直自己耕種。村里外出的人越來越多,他又接下了左鄰右舍40多畝地,就靠自家的小農機干著,一年能掙下10來萬元。江永清說,他接的地分散在五六處,專業(yè)合作社不方便,對他這種小戶倒合適。

新野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院博介紹,除了老江這樣的自耕戶,還有一些農戶愿意自己種地,如果自種的小地塊與規(guī)模經營沖突,通常是調整地塊,按相同面積置換位置,小戶和大戶利益都能保障,“從實踐來看,小農戶與規(guī)?;洜I可以相互適應,大戶通過各種方式能夠帶著小戶一起走”。

顯然,作為曾經的傳統(tǒng)農業(yè)人口大市,南陽市對農業(yè)現代化的探索,從一開始就沒有脫離每一個普通農戶,而是從田間地頭的現實出發(fā),尋找最能讓農戶接受、跟進、融入的經營方式與組織方式。

“想念不如見面”,走進鎮(zhèn)平縣想念食品產業(yè)園,8座高大亮眼的“掛面形”糧倉映入眼簾。想念公司是河南省規(guī)模最大的糧食加工企業(yè),董事長孫君庚從1998年開始從事糧食收購、加工,切身感受到傳統(tǒng)農業(yè)之艱辛,“農民不知道該種什么品種、賣給誰,怎么賣出好價錢”。

帶著這樣的思考,孫君庚2008年成立了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,又逐步探索出“公司+合作社+農戶”的利益聯結機制,經營起“想念農場”。通過不斷實踐,想念農場探索了三種經營模式:一是“直營型”農場,公司直接流轉土地種植;二是“緊密型”農場,依托種植專業(yè)戶搞標準化種植,實行“統(tǒng)一供種、統(tǒng)一播種、統(tǒng)一藥肥供應、統(tǒng)一技術指導、統(tǒng)一收獲、統(tǒng)一銷售”;三是“訂單型”農場,與種植戶簽訂合作協(xié)議,按照訂單種植收購。

加入“想念農場”的農戶,種植更規(guī)范,更省心,怎么種、怎么賣不用發(fā)愁,價格比市場價還高幾分。想念公司還設身處地為農戶設立“糧食銀行”,農戶可以放心把糧食存放在公司,等到市場糧價更好時再賣給公司。如今,想念農場自種規(guī)模已達5.1萬畝,年加工產值從2012年不足8000萬元增加到2020年的28億元,想念農場真正成了農民的“想念”,孫君庚說。

龍頭企業(yè)引領,不僅帶動農戶增收,也帶動農業(yè)生產經營水平全面走高。唐河縣張店鎮(zhèn)種糧大戶張運停,牽頭成立炎鵬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之后,帶著周邊村民一起種紅薯,依托龍頭公司搞品牌農業(yè)。2015年,張運停接觸到茅臺公司,轉向種植訂單小麥,并幫助公司在全鎮(zhèn)推廣了5萬畝。種上訂單小麥之后,村民的種子、技術、有機肥、整地、收割全由專業(yè)公司指導,收購價比市場價每斤高兩毛。今年,公司在當地的訂單擴到10萬畝,糧農收入又上一層。“有了龍頭企業(yè)帶動,藏糧于技、藏糧于地才有基礎,才可持續(xù)。”張運停體會很深。

從種植源頭到農產品加工,越來越多的龍頭企業(yè)帶領農戶逐漸改變著傳統(tǒng)農業(yè)面貌,“大農業(yè)、大食物,大糧食、大產業(yè)”的現代農業(yè)理念加速成長。如今,南陽市已擁有7家國家重點龍頭企業(yè),81家河南省重點龍頭企業(yè),237家市重點龍頭企業(yè)。一個傳統(tǒng)農業(yè)大市、糧食大市,在新時代農業(yè)現代化樂曲中,更多農民開始挑起“金扁擔”。

從“股田制”到“新農人”,描畫“誰來種地”

農業(yè)的真正未來,取決于誰來種地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,農村經濟社會發(fā)展,說到底,關鍵在人。

誰來種地?南陽市在廣袤田野上不斷深耕、逐漸破題。

土地股份合作、土地流轉、代耕代種、聯耕聯種,機械、遙控、信息、智能……在千里沃野,一批批有見識、有能力、有想法、有追求的種糧人,正在積極探索新的種地模式。他們依靠各種形式的集約化經營、規(guī)模化生產、產業(yè)化效應,把糧食增產、農業(yè)增效、農民增收、農村變美的亙古追求,逐漸演化為美麗現實。

“股田制”是宛城區(qū)河南楚漢良農發(fā)展有限公司與當地農民的一種合作機制。公司董事長景旭寧30歲剛出頭,在宛城區(qū)土生土長,大學畢業(yè)后一直在外創(chuàng)業(yè),但心中的“農業(yè)情懷”從未斷線。2019年,他帶著創(chuàng)業(yè)的經驗和積累的資金回到宛城,找到一群同樣年輕的“同路人”,成立公司專事糧食種植。為了讓農民吃上“定心丸”,他與農民采取了“股田制”合作方式。

“這里的‘股田制’,就是農戶以土地經營權作價入股,公司以每畝地400斤糧食的市場價作為兜底價格給農戶,同時約定,每畝地800斤以上收益與農戶五五分成,公司負責耕、種、收、銷等全方位服務,土地入股的農戶可以在公司務工,獲得務工收入。”景旭寧如數家珍。

穩(wěn)定的“股田制”,農民收益更好,公司不擔心農戶毀約,可以全身心從事專業(yè)化種植,“后生效益”很快顯現。2020年,“股田制”單產比周邊平均提高50斤至100斤。想念集團等龍頭公司的訂單也來了,“入股”農戶很快達到3800多戶。5月底,記者來到公司經營的文景園農業(yè)園,盡管小麥還有幾天才能收割,但厚實的麥粒已經散發(fā)出豐收的氣息。

景旭寧埋頭“股田制”,方城縣方田農機專業(yè)合作社理事長劉本慶則熱衷“托管經營”。劉本慶今年45歲,年富力強,現在他的托管經營面積達到3萬畝,很多機手主動投入合作社,但劉本慶并不是有求必應,他得挑選肯干能干的。他的合作社里年齡最大的機手50歲,最小的26歲。“別說種地沒人干,來我這里做‘新農民’還不容易呢。”劉本慶話里透著自豪。

對于劉本慶們的自豪,王宛楠作了解讀。他認為新農民不斷進入農業(yè)領域,首先是因為政策好。政策穩(wěn)定,更多的大戶、能人才敢躬身下地扎根。他說,從家庭聯產承包,到承包地“三權分置”,任何時候南陽市都嚴格執(zhí)行中央決策部署,不斷鞏固完善農村土地政策,“要是政策經常變來變去,就沒人敢當‘新農民’了”。

一組數據為穩(wěn)定的政策做了注解。南陽市確權耕地面積達1458萬畝,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117.6%;頒發(fā)承包確權證書223.79萬戶,占家庭承包戶數的97.73%。南陽市已有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26877家、家庭農場9883家;全市土地流轉面積428萬畝,占承包地面積的34.5%;托管面積485萬畝,占承包地面積的39.1%。“正是有了政策保障,適度規(guī)?;洜I才不斷擴展為主要耕作形式。”王宛楠說。

沒有后顧之憂的“新農民”,在土地上花費的心血越來越多。唐河縣源潭鎮(zhèn)的喬振群是振群家庭農場主人,他說自己2009年回家種地時就像一個“白丁”,當年一畝地500元租金,他大膽流轉900畝地,結果小麥畝產達到1020斤,第一年就賺錢了。這讓他大受鼓舞,后來賠了賺了的年份都有,但他已嘗到甜頭,便不斷擴大種植面積,逐漸流轉了5000畝土地,成為唐河縣“第一種植大戶”。

成為第一大戶之后,喬振群感覺夫婦倆有點力不從心,主要是人手不夠,尤其是懂現代種植技術的人更少,便想讓在外工作的兩個閨女回家?guī)兔Γ?ldquo;其實主要還是對種地有信心,能掙錢,不然哪敢讓孩子回來種地。”他樂呵呵地說。

大女兒喬欣是個“90后”,大學畢業(yè)后在上海一家公司做電商,聽到父親招呼,沒怎么猶豫就辭職回家。記者見到喬欣時,她穿著一襲紅色長裙,顯示著與父輩的不同。“我出生在農村,從感情上對種地很親近,這些年看著父親種地收入不錯,也想回家試試。”

不過,喬欣并不像父親那樣從“小白”開始碰運氣,她邊干邊學,學種子化肥知識、無人機飛防、無人機播種,拿到了唐河縣第一批無人機植保證書,購買了縣里第一批無人機,成為最早在唐河的天空放飛夢想的“新農人”。一年之后,喬欣在廣州做儀器研發(fā)的男朋友,以及喬欣的妹妹和妹夫也回來了。4個年輕人除了種植糧食,還緊跟潮流經營電商,利用互聯網平臺把本地的糧食、紅薯、蔬菜、水果賣到各地。

政策穩(wěn)定,鼓舞新農民大膽進入,經營機制更加靈活,農業(yè)裝備不斷更新,規(guī)?;⒓s化水平逐漸提升,種地成為“有錢可賺”的產業(yè);效益看好,又吸引更多新農民不斷加入,帶來新的理念、新的技術、新的方法、新的設備,推動傳統(tǒng)產業(yè)煥發(fā)新的活力。這種加速顯現的良性循環(huán),引導傳統(tǒng)農業(yè)逐漸形成“良種+良田+良法+良機+良制”的嶄新格局,曾經令人擔憂的“誰來種地”,在未來已來的路上開始深刻化解。

接班的“農二代”更多了。除了懷著信念與理想的沈興新、景旭寧們只身回鄉(xiāng)拼搏,還有土生土長的江丹們在田野躍馬高歌,更多的還是在父輩感召下欣然返鄉(xiāng),但方法與手段已不在同一段位的接班人。農機手劉本慶的兒子回來了,他把“農機”開到了天上,搞無人機植保;唐河縣曹氏百川現代特色農產品開發(fā)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東旭的閨女正在讀管理學碩士,但已經開了“路票”要回來子承父業(yè),搞企業(yè)管理。

唐河縣書強紅薯專業(yè)合作社是當地的“紅薯大王”,從種植到電商干得紅紅火火。理事長李書強說,現在合作社里種紅薯的主力是“70后”“80后”,最年輕的有“90后”。“年輕人在這里干好了既能賺錢,還能帶團隊,長本領,很有前途。”

“很有前途”,恰是南陽市正在奮力譜寫的田園樂曲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,要通過富裕農民、提高農民、扶持農民,讓農業(yè)經營有效益,讓農業(yè)成為有奔頭的產業(yè),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(yè)。

銘記于心,外化于行,南陽一直在奮斗。

(調研組成員:瞿長福 夏先清 李華林 王 霖 楊子佩 執(zhí)筆:瞿長福 李華林)

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www.howtobuymyhome.com/showinfo-16-265924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